logo 复旦大学周磊老师课题组 Research Group of Metamaterials  
 

王鼎盛教授对我科学生涯的影响
——敬贺王老师65岁大寿

1992—1997年,我在复旦大学物理系陶瑞宝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陶先生使我在局域自旋磁性理论上受到了很好的训练。1997年夏天我博士毕业,正准备去日本做博士后。博士论文答辩前夕,遇到金晓峰教授。谈到将来的计划,金教授强烈建议我去涉及磁性理论的另一端——巡游电子磁性,并提到了此方面的专家——王鼎盛教授。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向王老师学习的机会来得那么快。

1997年秋天我来到日本仙台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川添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98年春天,王老师也应邀来到川添研究室做访问教授,从此开始了我们之间的合作。当时我正尝试利用紧束缚方法将我和陶先生发展的对局域自旋体系适用的矫顽场的量子理论推广到巡游电子磁性体系。作为一个巡游电子磁性理论的门外汉,当时我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最初得到的结果根本得不到承认。幸好王老师来了,他帮助我很快进入了这一领域。后来我们在合作这一题目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物理,并利用所得的经验研究了一个更困难的题目——轨道极化对磁晶各向异性的影响。和王老师在仙台的11个月的合作是我在仙台两年半期间最快乐,研究水平进步最快的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我清楚地记得我一有进展就到王老师办公室和他讨论,每次我都从与他的讨论中受益匪浅。很多我觉得没什么意思的东西,被王老师讨论几句似乎就立刻变得很有意思了。作为国内最好的从头计算专家,王老师帮助我在编程修养方面提高了一个档次。一开始我的编程功夫是很差的,王老师给我认真修改过几次程序。每次我都仔细研读他修改后的程序,得到了非常非常多的启发和训练。我们合作的第一篇工作完成后,王老师向我要我写的程序来修改。为了能给王老师看,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仔细修改程序,加上了非常详细的注释。王老师拿去后曾惊讶于我“不错”的编程水平(作为一个博士期间主要从事解析推导没怎么做过大型数值计算的博士后),其实我当时已将向他学到的招数全用上了。王老师将程序又全面地整改了一次,使它最大程度上通用,高效。我们把研究结果整理成文之前,王老师要求我提供给他我的手稿。一开始我没怎么在意,随便整理了些东西(我记得是手写的5页纸),王老师虽然没多说,但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不满意。他给我看他自己的一份手稿,厚厚的几十页纸打印稿,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所有的公式,具体算法,及独到的理解。几个星期后,深受触动的我给王老师提供了一份“升级”版的手稿——20页的打印稿。那份手稿后来被多次扩充,整理。那套程序及这份手稿成了王老师和我共有的财富,它们为后来与万贤纲博士合作研究团簇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从此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几乎每个工作在写程序计算之前都整理好详细的手稿,每个工作做好后都将所写的程序仔细修改,加上注释。那当然要花去很多时间,但长期坚持下来,益处就体现出来了。去年秋天我回到复旦大学物理系工作,开始带学生。我将王老师要求我做到的拿去要求我的学生们,现在他们也逐渐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从中得到了益处。

1999年春天王老师离开仙台回物理所,我们11个月的密切合作告一段落。我于次年离开仙台到香港科技大学做访问学者。之后,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003年冬天,我们相约在风景优美的广州南沙的一个公园见面,讨论修改一篇合作的文章。当时我正考虑回国但没有最后下定决心,与王老师在马祖庙前的一番谈话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2004年秋天,我从香港以“人才引进”方式回到复旦物理系工作,王老师是我的推荐人之一。

这么多年来,我最大的感受是王鼎盛研究员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我从王老师的身上学到了许多许多。因有教书的任务,此次我不能参加王老师65岁大寿的Party,深感遗憾。谨以此文记念那些我向王老师学习的日子,并祝老师生日快乐!

周磊
复旦大学物理系
2005-4-23
phzhou@fudan.edu.cn

 
Copyright ©2009 Zhou Group